江苏省“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
发表于 2021-09-07 00:00:00 行业洞察

近日,江苏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等规划的通知,涉及钢铁行业内容如下:

“十三五”期间,江苏省累计压减粗钢产能1788万吨、压减水泥产能1915万吨、平板玻璃产能2700万重量箱,超额完成国家、省定目标任务。开展化工行业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全省累计关闭退出化工企业4454家,全省化工园区(含集中区)由54家压减至2020年的29家。

“十三五”期间,共有12家企业入选国家能效“领跑者”名单、4家企业入选国家水效“领跑者”名单;63家第三方服务机构、节能技术装备提供商为605家企业开展节能诊断;实施重点节能改造项目332项,实现年节能205万吨标准煤。

以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化为原则,着力削减工业固废、废水产生量,加强工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发布《江苏省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管理实施细则》,公布第三方评价机构名单,促进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规模化发展,全省年综合利用工业固废超1亿吨,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全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年销售收入超过750亿元。再制造产业初具规模,年销售超200亿元,形成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为代表的产业集聚区,成立国内首个“国家再制造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加强再生资源行业规范管理,全省废钢、废塑料、废油脂、废轮胎等62家企业列入工信部相关行业规范管理公告名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工作取得积极进展,退役动力电池回收、梯次、再生利用产业链初步构建。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从省内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系列成就,但资源环境瓶颈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全省能源消费总量超过3亿吨标准煤,单位国土面积污染物排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工业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70%以上,工业领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占全省的86%、52%,工业领域成为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的主战场。统筹做好全省工业领域绿色发展对实现高质量发展影响巨大。“十四五”时期是江苏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家重大战略部署要求的关键时期,这对全省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江苏工业绿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能源资源高效利用,碳达峰碳中和稳步推进。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4.5%、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7%、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0%;主要高耗能行业产品单位能耗、二氧化碳排放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清洁生产水平持续提升,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削减,一般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工业领域重点行业力争在2030年左右率先达峰。

加快落后产能退出,严格落实国家落后产能退出的指导意见,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和“两高”行业低效低端产能。着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实施绿色化提升工程,实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化管理,增强绿色发展新动能。严把能耗过快增长关,新上高耗能项目必须达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先进值;对未完成上年度能耗强度目标任务的地区,实行区域高耗能项目限批。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打造万亿级产业集群,实施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培育计划,构建开放高效的集群创新服务体系。推进531产业强链递进培育工程,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有效提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

提升沿江制造业绿色发展水平,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高标准培育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打造长三角北翼高端制造产业带。打造沿海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大力发展新型海工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装备等海洋特色产业,推进化工、钢铁等临港产业高端绿色化发展,着力打造高水平的产业发展示范带。

实施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围绕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等污染物排放量大的工艺环节,开展源头控制与过程削减协同工艺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实施污染物削减提标改造,实现有组织排放全面达标、无组织排放有效管控。传统产业集聚区和工业园区根据产业结构特征建设集中喷涂中心等共享“绿岛”。实施末端治理设施升级改造,聚焦烟气排放量大、排放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大的重点行业,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应用示范。深入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聚焦工业废水排放量大、涉重金属及有机物废水的重点行业,开展废水高效处理循环利用全过程综合控制应用示范,逐步推进印染、造纸、化学原料药、煤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实施超低排放改造。

突出钢铁、石化、化工、建材、印染、机械等行业,加大新一代清洁高效、安全绿色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推广力度。钢铁行业重点深化热装热送、连铸连扎技术研发应用,推广无头轧制、富氧冶金,有序发展短流程工艺。铸造、热处理等领域重点发展近净成形、数字化无模铸造、增材制造、铸件余热时效热处理等制造技术。水泥行业重点推广辊压机终粉磨、高效低氮预热分解及先进烧成、新一代高效篦冷机等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纺织印染行业重点推广小浴比染色、短流程染色、逆流水洗、分段浴比、喷墨打印和低水位染色、三合一纱线快速漂白等少水无水工艺。推广高效节能锅炉、电力变压器、风机、空气压缩机等高效用能设备,优化系统匹配,实施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新增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达到75%以上。

以“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严格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制定工业低碳行动计划,围绕重点行业低碳发展路径,开展低碳建设试点示范,优化工业用能结构和生产过程,从源头减少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

深入落实国家和省碳达峰行动方案,编制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数据中心/5G新基建等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钢铁行业有序引导电弧炉短流程炼钢工艺发展,优化原燃料结构,推动钢铁生产副产资源能源与建材、石化化工等行业深度耦合。建材行业加强原料、燃料替代,推广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技术,研发推广新型低碳胶凝材料和高效混凝土。石化化工行业开展绿氢炼化、二氧化碳耦合制甲醇等化学品示范工程,加快推动减油增化,加大高端绿色化工产品供给。新基建领域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大对基础设施资源的整合调度,推动老旧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加快基础研究,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打造绿色低碳新基建。推动非化石能源替代,重点推广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能源在重点领域规模化应用。

重点用能单位制定并实施年度节能计划和节能措施,确保完成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提升企业节能基础能力,制定完善节能管理规章,明确能源管理职责,推进能源管理体系和能耗在线监测管控系统建设,加强数据运用,实现能源管理智慧化。提升企业用能水平,深挖节能潜力,开展能源审计,按时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主动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用能设备。

全面推进传统行业节能技术改造,在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领域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实施能效提升工程,重点进行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绿色照明、能量系统优化、重点用能单位综合能效提升等工程,推进能源综合梯级利用。加快应用先进节能低碳工艺技术和装备,提升锅炉、变压器、电机、泵、风机、压缩机等重点通用设备系统能效。深入开展工业领域能效领跑行动,遴选发布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名单,推动重点用能企业持续赶超引领。

推进重点行业工业固废减量化,加强可循环、可降解材料及产品开发应用推广,减少工业固废产生量。推动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重点围绕粉煤灰、工业副产石膏、钢渣、化工废渣等大宗工业固废,加快推广规模化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装备,积极拓展综合利用产品在冶金、建材、基础设施建设、地下采空区充填、土壤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应用。推动大宗工业固废区域协同处置,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推进建设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探索建立基于区域特点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模式,对接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强化跨区域协同,扩大综合利用规模。加大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因地制宜推进水泥窑、钢铁窑炉、砖瓦隧道窑等工业窑炉协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生活垃圾、城市污泥、淤泥等废物。实施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推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新增工业固废能用尽用、存量工业固废有序减少。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钰翔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3017554号